英式橄榄球注重荣誉,上至国家队下至俱乐部,两支宿敌之间的对抗赛,通常设立奖杯授予获胜一方。诸如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加尔各答杯,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布莱迪思罗杯。
与一般奖杯设计不同的是,意大利与法国之间的朱塞佩·加里波第杯(Giuseppe Garibaldi Trophy),由颇具艺术感的线条构成,一看便知是专业设计师的手笔。而它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法国史上最伟大的英式橄榄球选手之一,让-皮埃尔·里夫(Jean-Pierre Rives)。
里夫1952年12月3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重镇图卢兹。他从小便开始学习绘画,并练习田径。但他酷爱网球运动的飞行员父亲,鼓励他学习网球。里夫最终选择了与田径息息相关的运动:英式橄榄球。
1974年.21岁的里夫开始在自己家乡的俱乐部打球。1米78、85kg是个不算太好的后锋身材,里夫却选择了侧前锋。然而他的天赋很快引起了法国队的注意。1975年,里夫在对阵英格兰的比赛中,首次为国披挂上阵,开启了自己传奇英橄生涯。
1977年,里夫率领法国拿到了参加五强赛以来的第二个大满贯(以全胜战绩夺冠)。里夫以拼抢凶悍、作风顽强闻名,每当比赛结束,球迷总能看到浑身血迹斑斑的里夫。而他那一头飘逸地金黄色长发,更是让人联想到法国著名漫画《高卢勇士传》的主角阿斯泰利克斯,这名虚构的英雄,从此便成为里夫的绰号。
里夫英橄生涯的高光时刻,出现在1979年。这年,法国第三次组队远征新西兰。面对强大的新西兰全黑,法国的前两次远征六战皆墨。在同为侧前锋的格拉姆·穆里(Graham Mourie )统领下的这支全黑,刚于1978年在英伦全歼起源地四强。此次在克莱斯特彻奇的首战,没出意外,法国9-23告负。第二战,来到全黑的魔鬼主场:奥克兰伊登公园球场。
在里夫的带领下,法国绝地反击,历史上首次在新西兰的土地上打败了全黑。在这段不太清晰的视频上,我们可以看到,正是里夫积极地拼抢,抄截全黑传球,进而帮助后锋群在大边策动一条龙反击,完成反超比分的重要达阵。
到1984年退役,里夫总共为法国征战59场,其中34场担任队长,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法国拿到2007世界杯的主办权,也离不开里夫的积极帮助。后来,他入选世界橄榄球名人堂。
退役后,里夫回归自己的老本行—艺术创作。里夫认为,英式橄榄球与艺术有共通之处。他曾这样形容两者:“在球场上,你做出的每个动作,都仿佛是一幅画作,或者一个雕塑。”里夫秉持法国印象派的哲学和技术,将一根根废铁条,变成鲜活而富于生命力的线条。我们开篇提到的朱塞佩·加里波第奖杯,就是这类艺术的杰作。
里夫的作品曾在法国著名的卢森堡公园展出,法国诸多政商界名人都是他艺术品的忠实粉丝,被授予了荣誉军团勋章和国家功绩勋章。他是现在法国家喻户晓的最著名社会人物之一,BBC称其为“法国的偶像”,“代表团队精神和极致忠诚、勇敢和光荣的球风”。
视线月在贵州丹寨的万达小镇,轮值镇长、光绘大师王思博,为现场来宾奉上了一场,上古神兽与标志性建筑有机结合的大型光绘盛宴。王思博是第一位加入世界光绘联盟的中国人,2018年,他的光绘作品《龙舞北京》打破了世界最大光绘吉尼斯纪录。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王思博曾经是一名职业英式橄榄球选手。
王思博出生于黑龙江,6岁随父母定居北京,12岁开始接受体育专项训练。2005年,他作为体育特长生考入中国农业大学。他选择农大,是因为这里是英式橄榄球在中国的摇篮,有着国家队的班底。
主打支柱锋的王思博,很快因为出色的身体素质,在国家队中崭露头角。2007年,国家队战胜中华台北,收获亚锦赛盘级季军后,王思博被日本球探相中。2009年,大学毕业的王思博顺利签约日本TOP League豪门神户制钢。成为继农大体艺部教师贺忠亮(2008年签约三菱重工相模原)后,第二位拿到全职业合同的中国英式橄榄球运动员。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在登陆日本顶级联赛Top League四年后,王思博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的王思博,无奈地选择告别挚爱的赛场。
王思博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光绘。光绘是通过绘画为创作手段的摄影作品。当时在国内,光绘几乎没有任何认知度及从业者。然而,如同英式橄榄球的路子一样,经过一番锻炼和摸索,2012年,王思博的光绘作品,得到了世界光绘联盟的认可,成为联盟的一员。
2016年,王思博在江西龙虎山,与多国知名光绘艺术家,完成了洪福巨作《梦寻龙虎山》。此后,他的事业扶摇直上,终于达成了我们在开篇所讲述的成就。2020年3月,王思博所著的《人人可以玩的光绘摄影》出版,成功把这门神秘的艺术表现手法推向大众。
2500年前,古希腊雕刻家米隆,取材于现实中的体育竞技运动,创作出绝世经典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让-皮埃尔·里夫,在多年的英式橄榄球生涯中,得到了艺术的感悟,勾勒出绝美的线条。王思博,在英式橄榄球运动中,磨练出坚忍不拔地意志力,将光绘从小众爱好,发展成大众玩法。艺术与体育,没有界限。艺术的创作,是体力与脑力迸发的结晶。赛场上的每一个动作,争边球时被高高举起的身躯,达阵时那飘逸地鱼跃式身姿,都可以是一幅画作。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