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面对自己国家的国旗,所有人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庄严感和自豪感。但也有例外,近日休斯敦一名17岁女生就做出了对国旗不敬的行为,并因此被所在高中开除
一般情况下,面对自己国家的国旗,所有人都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庄严感和自豪感。但也有例外,近日休斯敦一名17岁女生就做出了对国旗不敬的行为,并因此被所在高中开除。
要说清楚这件事,还是要从源头说起。因为频频出现白人警察枪杀黑人的事件,以及基于美国社会仍然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NFL黑人球星卡佩尼克率先国歌,拒绝起立对美国国旗表达敬意。在卡佩尼克看来,美国的国旗本应代表的是平等和公正,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而后特朗普的一句养的彻底激怒了NFL,于是大范围的国歌行动开始蔓延。其实NBA也被卷入了纷争,库里杜兰特等人一直表示拒绝访问白宫,这引发了特朗普的回击,直接取消了对勇士的邀请。于是,NBA和NFL对特朗普的厌恶产生一股合流,背后则是对特朗普激化种族矛盾的不满。
但NBA高层及时踩了刹车。本来也有一些NBA球员表示,他们也想像NFL球员那样国歌和国旗。虽说NBA高层在特朗普事件中表达了对球员的支持,但他们还是迅速出台政策,禁止球员国歌和国旗的行为。NBA高层的立场完全可以理解,他们不想过度卷入政治,保持体育联盟的单纯性。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NFL引发的狂潮已经席卷了全美国,并且在日益产生不小的影响。再回到开头所说的那件事,就是受到影响的典型例子。
事情是这样的。在学校每天举办的国旗宣誓仪式上,那名17岁的女生兰德里连续缺席。这显然是受到卡佩尼克的影响,而兰德里也同卡佩尼克一样,都是黑人。
兰德里的行为显然激怒了学校,学校不仅将她开除,还说了这样的话,“这里不是NFL,你不能这样做。五分钟之内,你的妈妈不出现,那警察就会来了。”
无奈之下,兰德里的母亲只能将学校告上法庭。对于女儿的行为,母亲表达了理解,“我没有告诉她这样做。她在坚持和表达自己的信仰,这让我感到自豪。她跟我说,她想让人们意识到这个国家到底怎么了。”
社会的裂痕一旦出现,恐怕很难愈合,况且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短时间之内解决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国歌和国旗本来是国家的象征,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如今却变成了抗议的阵地,追求平等的舞台。背后的高深道义,我们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但这毫无疑问影响了和波及了体育。
众所周知,体育是与国歌和国旗联系最多的领域之一。拿北美四大联盟来说,每场比赛的赛前都有唱国歌和对国旗表达敬意的环节,而在国际赛场,国歌和国旗则表达了更多的意义,成为赛场的一道风景线年美国男篮夺冠后,领奖台的上的NBA球星都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将右手放在心胸的位置,在国歌的熏陶中,注视着星条旗。这是美国对国旗表达敬意的标准姿势,有着悠久的变迁和历史。
之所以要说到这个,跟文章开头所说的案例有关系,兰德里在学校被要求做的事情跟梦八球星们所做的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学生们还要背诵誓词。在美国公立学校里,每天都会进行国旗宣誓意义,这既是一种民族认同,也是一种爱国教育。
美国是为数不多拥有这种传统的几个国家之一。美国国旗誓词的第一个版本出现在19世纪末,为了让孩子们(尤其是移民)保持对美国的忠诚,海军少将乔治-鲍尔奇写了第一版的誓词:我们对上帝和我们的国家倾尽所有。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面国旗!(We give our heads and hearts to God and our country; one country, one language, one flag!)
不仅如此,鲍尔奇还组织人将国旗分发到学校和教室,结果他的这版誓词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并且不局限于学校。
然后贝拉米得到了杂志营销商詹姆斯-阿帕姆的帮忙,借助哥伦布发现美洲第400周年纪念日,开展了一场向公立学校出售国旗以及向学生灌输美国国家主义的运动。
接下来,贝拉米和阿帕姆更是将目光转向国会和时任总统本杰明-哈里森,寻求他们的支持,最终哈里森发布了公告,认可了贝拉米版本的誓词。1892年10月12日,贝拉米版本的誓词第一次在公立学校被使用。
不过鲍尔奇版本的誓词依然有市场,两个版本的誓词同时在传播。1923年,美国国旗大会召开,誓词在贝拉米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my Flag(我的国旗)变成了the Flag of the United States(合众国国旗),这是为了新移民不混淆对出生国和美国的忠诚,一年后誓词又加入了of America(美利坚)。
1954年版本的誓词沿用至今。国旗宣誓词不仅应用于学校,每次国会开会前,都会进行宣誓,很多地方当地政府、私人机构的会议开始前也会这样做,有些州还会在宣誓完毕后追加州旗效忠宣誓,例如俄亥俄州和德克萨斯州。除了夏威夷州、爱荷华州、佛蒙特州和怀俄明州外,美国其他州都会在上课前留出时间供学生进行宣誓。
问题又回到最初所说的事件当中,那个17岁的女生兰德里到底有没有权利不参加宣誓。这其中也有一个波折。1940年,美国最高法院在《Minersville学校诉Gobitis》一案中裁决公立学校的学生,可以被迫要求进行宣誓效忠。但3年后,美国最高法院就做出了纠正,在《西维吉尼亚州教育董事会诉巴内特》一案中表示,公立学校的学生无须被要求宣誓效忠,“强制性的统一意见”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最近10来年,美国发生多起与宣誓有关的案件,比如有人起诉说誓词中的under God是对无神论者的歧视,但法院认为这里的under God指的是爱国,而非宗教(这让人想起奥巴马宣誓的时候手按圣经的故事,有人说这是对其他宗教的无视,但最高法院表示这并非强制性的行为,奥巴马把圣经换成她祖母的日记都可以。)
2006年,佛罗里达的一个学生因为拒绝念誓词而遭到老师的嘲笑,而且这位老师还斥责学生不够爱国,结果法院判学校赔偿学生3.25万美元。根据这个案例,恐怕兰德里的母校也难逃处罚。
其实无论是黑人女孩兰德里,还是NFL的球员们,正是看重国旗和宣誓背后的历史和意义,才把这些场合当成了政治表达的舞台。至于对与错,很难去界定,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无法抹杀的:个人与国家是统一体,并非对立的两极。国旗凝聚的应该是人心,而非强迫。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