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他的初衷是每隔四年将全球最优秀运动员聚集在一起,举办一场世界体育盛筵,宣扬和平、友谊和进步。然而,总会有一些世界名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与奥运会失之交臂。北京奥运会虽然还未开幕,但是它与任何一届奥运会一样,也有一些当今世界一流选手注定会缺席。这其中的原因有的还十分离奇……
“老将退出赛场、新人成为主角”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规律。演艺人员常被说成是在吃青春饭,运动员何尝不是如此。大多数世界名将止步奥运会的原因多是年龄偏大后带来的竞技水平大幅下降。桑普拉斯可以用14座大满贯奖杯、64个ATP冠军和760多场比赛的胜利称雄世界网坛数年;飞人乔丹可以探囊取物般取得6次NBA总冠军、5次最有价值球员,这使他在世界篮球界所向披靡。然而,运动员也无一例外都会经历高潮之后的跌落,桑普拉斯在江河日下的状态中泪洒美国国家网球中心球场,选择了退役;“飞人”更是在华盛顿变成了强弩之末,神的光环也一天天退去,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之处。像跳水女皇高敏和乒乓球选手邓亚萍这样能够全身而退的更是寥寥无几。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依旧在北京奥运赛场上发生着。48岁的梅莲妮奥蒂终以0.28秒之差,没有达到代表斯洛文尼亚参加北京奥运会女子100米所需的及格线枚奥运奖牌的辉煌历史划上了句号,而且她追逐奥运金牌的征程也就此终结;35岁的土耳其举重名将穆特鲁由于身体原因选择退出北京奥运会,这使他成为第一位四夺奥运会举重金牌的梦想破灭;雅典奥运会69公斤级冠军张国政同样因为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和状态下滑而被小将廖辉超越,无缘北京奥运。
这些体坛老将们虽然因为岁月的磨砺不得不退出奥运赛场,可是他们在自己运动生涯的暮年仍然怀揣着一颗奋斗到底、挑战自我的决心,希望自己的运动生涯最后的能量能够在奥运赛场瞬间迸发。他们的离去令人伤感,他们的拼搏精神令人铭记。
“伤病猛于虎也”,高强度的竞技体育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高受伤率,这历来都是运动员所要面对的头号难题。运动员往往不是在竞技场折戟沙场,而是被自身的伤病打败,这是体育的悲情。
北京奥运会与历届奥运会一样,同样有多名选手因伤病退出。雅典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4X100米自由泳接力和4X100米混合泳接力3枚金牌的获得者,澳大利亚游泳名将亨利虽然可以在四年前从荷兰名将德布鲁因虎口拔牙,但是在伤病面前却丧失了这股雄风,她因为骨盆伤势未愈遗憾地错过北京奥运会,同时也失去了卫冕奥运金牌的机会。
与亨利相比,法国奥运体操队选手盖达席尔瓦可算是个“倒霉蛋儿”。她已经因伤病连续错过两届奥运会,雅典奥运会前,达席尔瓦因为膝盖受伤告别了奥运赛场,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达席尔瓦又鬼使神差般地倒在了最关键的时刻,训练中受伤导致其右膝内侧韧带和十字韧带断裂,她又遗憾地告别了北京奥运会。
中国也有许多著名运动员因病无缘北京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跳台冠军胡佳,训练中溅起的水花使得他两眼先后视网膜脱落,术后他虽然经过努力又站上跳台,但是最后收获的还是失望;获得中国奥运历史上第100枚金牌的山东举重运动员唐功红,因为可能危及生命的高血压也不得不退出北京奥运会……
空有一身力气却使不出来,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深刻体会。运动员可以刻苦训练,可以在赛场上把毕生的力气释放出来,但是他们却无力改变受伤的痛苦和和由此带来的与奥运失之交臂的现状。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0 条评论